4月29日,伴随着皮带上砂石骨料翻滚碰撞的声音,浙江交通集团下属浙江交工建筑工业化事业部江山矿生产线完成第一批成品入库,这一成果是上百名现场各岗位工作人员的共同奋斗所取得的。即使假日已至,为了保障生产线的运营正常,不少工作人员仍默默坚守自己的岗位,用责任和汗水诠释劳动的意义。
“门外汉最怕下深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巨大的料仓里,江山矿生产线负责人刘强正弯腰捡拾出几枚石子,简单观察一下成品料的大小是否均匀,砂石上附着的泥土多不多,刘强在笔记本上认真做下记录。接下来,实验室的同事会进行取样做详细的分析报告。从2022年8月进场江山矿的一片荒地到今年3月24日生产线具备试运行条件,刘强最关心的就是生产线的运转能否带来合格的产品。
今年是96年小伙刘强工作的第5年,是在事业部绍兴基地预制构件3年时间锻炼出来的“老师傅”了。“来到溯源的原材料生产地,初入行业的陌生感再次袭来,毫无头绪。”刘强说。即便项目领导事无巨细地安排工作计划,但真正自己去落实的那一刻还是束手束脚,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记录和每一天的倒排计划,都是门外汉一步步走进门内的证明。
生产线的搭建和部分土建、厂房建设存在交叉作业的状况。7个车间,高峰时期200多号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忙碌,准确和自己这条工作线上的人沟通上都是一个问题。刘强和工作人员组成了一个14人的团队,主要负责非标准件钢结构的施工以及主机设备的安装,克服层层阻碍,紧盯倒排时间表,每一次的调试都是为了向满足设计要求,产量达标,质量合格靠拢。
“2月份在宁波一家成熟的砂石骨料生产线观摩了一周,那会儿还没试运行,能带着具体的问题去学习应该收获更大。”“今天共发现问题5处,和厂商、同事一起解决了5处,明天运行要重点关注。”刘强在手机上时刻联络着学习期间的师傅,每天都要在现场走上几遍与各个区域的同事查漏补缺。“虽然很辛苦,但生产线真的在我的参与下一步步走上正轨,驱使我更加奋斗和努力。”刘强说。
“三十二年,值班比过节多”
今年50岁的高丰收是名副其实的“老师傅”,从业32年以来,他一直扎根在设备安装、维修行业,接到机器故障报告,最多考虑三种故障原因就能妥善解决问题。
新设备刚刚上线,维修班班长高丰收还在和它们培养感情中。每天早上他就拿着10斤重的扳手、5斤重的锤子,加上其他零零散散的各式工具组成一个20斤的维修包巡检整个车间。挨个敲击螺栓检查是否松动,观察设备轴承是否过度损耗,耳朵在机器的轰鸣声中还能分辨出异响。为了最大程度优化生产线,江山矿采用四级阶梯式布局各类设备,一天爬个两万级台阶不成问题,高丰收的指甲缝里,手指纹路里都是洗不掉的灰尘。“班长嘛总要多承担一些,节假日也多在岗位上度过了。”高丰收笑着说。
试运行产线的头几天,料仓里下落的成品,泥土粉尘要占据砂石料的三分之一,这严重影响了成品的质量。在刘强和其他技术人员还未调试清楚生产线的脾气时,“老高”就是他们的最强外援。经过梳理,他们发现被糊了厚厚一层粉灰的过筛网是问题的源头。“按照生产要求,筛网的口径应该搭配多大的尺寸,老高的经验比我们一一尝试快得多。”刘强说。
“说实话,我把我每天要干的事情踏踏实实完成,我看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这样啊。”一边说高丰收一边把手边的维修垃圾捡起,工具分门别类。
据了解,江山矿项目总投资约4.5亿元,加工生产线总用地规模约80亩,共设有2条砂石骨料生产线,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年产量可达330万吨。同时产线采用智能管理系统,将各项数据与计算机联网,集中控管理、远程监控为一体,能大幅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生产效能。
“根据中国砂石协会统计,每公里高速公路砂石骨料的用量为5.4万吨~6万吨,江山矿的顺利投产将为浙西南区域砂石骨料原材料供给做好坚实保障。”项目经理郑坚介绍道。截止目前,江山矿土建、钢结构已完成95%以上,完成主机设备安装16台套。后续,江山矿将进一步整合升级智能管理、持续聚焦安全管控、协调发展绿色生态,不断推动降本增效,力争2023年完成生产砂石骨料150万吨目标。
编辑|林伟凡
记者|李晓玉 通讯员|王清扬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32 华西纸业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6840号-35 联系邮箱: 920 891 263@qq.com